2025
二月
28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181集:梵蒂岗第二届大公会议(三)
听众朋友你好,非常欢迎您收听《朝圣之途》节目。上星期我们在节目当中为各位介绍了教宗若望二十三对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召开的目的,以及初步筹备工作的概况。今天我就继续为您介绍正式筹备工作的情形以及开幕当天的情况。
1960年的6月,圣神降临节,教宗若望二十三颁布上天授意手谕,成立大会筹备委员会,并且将这次大会正式定名为“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成立神学、行政、纪律、修会、圣事、礼仪、教育、东方礼、传教、教友生活等十个筹备委员会,还成立了新闻处,和基督徒合一联络处,以及大会经济技术处等三个秘书处。此外,又成立了中央委员会及中央秘书处,各组的主席、秘书、委员及顾问全都由教宗亲自任命。78岁高龄的教宗亲自担纲担任中央委员会的主席。这个正式而又庞大的筹备委员会总共有715位成员。其中包括了49位枢机、222位主教,176位教区司铎、261位修会会士,还有7位教友。我们中国有三位,一位是田耕莘枢机主教,他是49位中央委员当中的一位;第二位是罗光总主教,他是传教组的委员;第三位是石森道神父,他是顾问。以后正式筹备委员会把初步委员会时所收集来的全球主教,教廷各圣部以及宗座大学的建议,由中央秘书处出版,订名为梵蒂冈大公会议,初步筹备文献。就指初步文献来讲
中央秘书处将他们按照地区及职务分别装订成四卷15册,总共9520页。
那么,您可以想见全球各地,对大公会议的支持和响应的程度是多么得热烈。中央秘书处把其中来自全球各地的问卷
装订了八册,将这八册的内容分门别类,缩编为提案,总共缩编草拟了8972件的提案,有1549页。从初步筹备的资料
已经可以让我们想像得到,梵二大公会议的伟大场面,以及各地教会的实力所在。
下面我再特别介绍第四册,这是当时全亚洲229位主教的建议。就中国而言有55位主教的建议,但是中国本籍主教的建议,只有田枢机和原主教两个人而已。根据牛慧卿主教,没有能够按期收到中央秘书处的问卷,而台北教区的郭若石主教。他的建议被单独地列为台湾岛的建议,又把一位越南主教的建议列入了中国之数。可见当时的中央秘书处,对中国的情形还相当模糊不清。
1960年的11月,教宗若望二十三在圣伯多禄大教堂,主持正式的筹备委员会开幕。700多位筹备委员及顾问由世界各地聚集到罗马开始工作。分配工作之后,居留在罗马以外的委员们就分别回到了自己的地方分别工作,以后他们曾经多次按期到罗马参加筹备会。
1960年的12月2号,英国国教也就是圣公会的首席主教菲学尔访问教宗。已经分离了400多年的两个教会,有了初次的接触。从1961年开始,筹备的工作更是紧锣密鼓。在1月5号,教宗亲自视察了中央秘书处。2月2号,教宗亲自祝圣了大批的圣蜡,分别赠送到世界各国的首都。每一国家三支,两支为该国首都当中最古老而又严格的男女修会,另外一支则由当地的主教指定受赠的人选,使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都点燃起为大会祈祷的热诚。
从2月开始,教宗亲自主持不同组别的委员会的讨论会议。从6月12号到6月19号之间,教宗亲自主持了中央委员会第一次梵蒂冈召开的筹备会。他说大会的筹备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解决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到了当年11月7号到17号,教宗又召开了第二次的中央委员会筹备会。同年的圣诞节,教宗还在百忙当中,抽空发表了取名为“人类救赎的宗座诏书”昭告天下将于1962年召开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一个两千多人共聚一堂,讨论最重要的问题。倘若没有长时间而又细心的筹备,也就不可能获得预期的结果。经过三年半的繁重工作,教宗若望二十三发表了取名为“推动”的上谕,正式的向全世界发表:梵二大公会议开幕的日期。大会决定在1962年的10月11日圣母为天主之母瞻礼日,这不但是天主教所渴望的盛举,也是全人类寄望最深切而一致瞩目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世界各地的主教们,自从接到教宗的训令之后,都在兢兢业业地准备着参与这项世纪当中时代性的集会。
1962年的11月11日,这个富有历史性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在前一夜都还大雨滂沱,谁知道经过一夜的风啸把雨云打散了。到了当天的清晨,天是那么得明亮,地面也已经干燥。这一切正是吉祥之兆。在梵蒂冈教宗的国土上,有史以来第一次聚集了这么多的主教。一时之间,红金穿梭,东西流荡,魏巍人潮,好壮观啊!当时的伯多禄大教堂外面的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好几万人的教友,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都是赶来参观这终身难逢的盛大典礼。大家都雅雀无声地等待着。在群众们的宁静揭幕当中,那超然的宗教气氛更显得浓厚而虔诚。这种神圣的氛围笼罩着每一个人的心,真是肃目得令人起敬起畏。上午9点钟,教宗在圣保禄小教堂朝拜圣体之后,梵蒂冈的歌咏团就高唱着Ave光耀的海星,这首柔美而动人心弦的圣母歌。主教团也跟着唱这首圣母歌的诗节部分,为的是祈求圣母玛利亚的光照,向着真理的顶点走去。就在这时候,主教团的行列就开始从教廷宫殿的紫色铜门当中走出来。在瑞士卫队的开道下,经过伯多禄大广场慢慢地向伯多禄大殿内大会会场走去。但是走在最前面的是教宗所御封的爵士和骑士队伍,跟在后面的是所有宗座大学的校长,教廷内的讲师和理事,各修会的总会长,大公会议的筹备委员,梵蒂冈的音乐导师,教廷事务员及秉印大臣,圣理部,圣伦部,其后是十字架,吊炉和辅理生,接着是主教团。入场的秩序是修院院长、主教、总主教、首席主教、宗主教、枢机主教、教廷的各圣部的部长,最后才是教宗的御座。由八个侍卫人员抬着。教宗身穿白衣,头戴金冠,一路上举手祝福这两旁的观众。
教宗经过会场往祭台走上去的时候,全体与会者都起立向教宗致敬。应邀前来观察的各种宗教的代表们,都被安排在教宗宗座的斜对面的观礼台上,和外交团的代表们合座。教宗进入大会会场之后,脱去了宗座的高冠,登上正祭台的礼座,
开始咏唱“祈求圣神降临”。于是,全体会场上的与会者,跟随着管风琴的节奏,接着咏唱圣神降临的诗歌。唱完之后就由枢机院的首席,地赛朗枢机奉献开幕弥撒,祈求天主圣神,赏赐圣教会特殊圣宠与光照,使参加大会的主教们
为这次大会多做贡献。
弥撒之后,教宗接受了枢机团向他所表达的服从及信德的宣誓,然后由大会秘书长朗读主教向教宗朗读服从及信德的誓词。全体主教随喝着宣读者。这一片诚挚的宣誓声,许多在场的人都感动得落泪。主教们宣誓之后,由教宗领导全体大会会员,公唱圣人列品祷文。祷文唱完之后,按照每一次大公会议的惯例,再由东方礼的主教,用东方礼举行祈祷。他们的祈祷词是希腊文。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在表示,大公会议是东西合一的。虽然礼仪上有区别,但是只属于一个宗教,
共同为拯救人类而宣扬真理。最后,由教宗致开幕词。教宗的开幕词着实令人感动,可惜我们没有办法在节目当中,把教宗开幕词的内容给各位报告。
各位听众朋友当中,如果有人有兴趣的话,可以写信到电台来索取。我们会将一页本寄给您的,这里台的地址是在香港九龙九龙城第89204号信箱。
在教宗致完开幕词之后,也就是开幕典礼结束的时候,遵照惯例,他释放全大赦和宗座遐福。然后教宗吩咐大会的秘书长,上台宣布第一次全体大会的日期和时间。最后,教宗换下了礼服,跪在宗徒之长伯多禄的墓前,祈祷片刻之后,离开大会会场。每一位主教也跟着更换祭衣,然后回到自己的住所去了。半个小时之后,教宗又出现在他办公室的窗口给广场上的群众祝福,还带着笑容风趣地说:欢迎并谢谢你们,没有邀请而自动前来的各位。于是广场上响起了震耳的掌声,和哈哈声响彻遐迩。教宗觉得自己的幽默惹得大家快乐,所以他自己也接着捧腹大笑,随后就在窗口消失了。
历届的大公会议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多人。有投票权的大会会员,应该是2908位,当然有的年事太高,有的健康欠佳,或其他政治情势而没有能够参加。不过每一次出席的人数,平均都在2200人左右。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来没有像这次会议这样完美的表现了圣教会的普遍大公。不单是足以代表东方教会的宗主教,和主教们全体出席,其中安提约基雅的宗主教马克思穆斯第四,虽然已经是85岁的高龄,却曾经发表了数次卓越的演讲,而且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不但有传教的主教,而且还有好几位本国籍枢机和主教,代表东亚和非洲的黑人,出席了大公会议。教宗为了使主教们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讨论,他就不出席一般的讨论会,只以电视追随着,很审慎地领导着议程。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为了避免一些僵持不下的情况,他才会出面斡旋。也有许多普通教友列席,只不过没有投票权而已。在第一期会议期间,教宗曾经以他个人的名义,邀请了法国哲学大师,和写作家钱桂顿列席参加,以后保禄六世也请了另外十个教友,以旁听者的身份列席。以后每一期会议的时候,旁听者的人数也随着增加,从第三期开会的时候,就有女性列席参加。在大会闭幕的时候,共计有46位男性女性列席旁听。此外也是从第三期会议的中途,有36位本堂神父和10位修女也应邀参加,甚至于还有好几位教友。其中的一位还是非洲人,跟几位本堂神父,还曾经应邀在大会当中发表言论,代表分离教会的观察员也应邀参加。
有关这个部分,我在下个星期谈到大公会议跟大公主义的时候,再跟听众朋友们做深入的介绍。在历史上的历届大功会议,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对所讨论的一切问题,都应该要严格地保守秘密。但是,万万想不到这次大会竟然能够面对全世界公开的讨论教会内的重大问题。首先是怕被没有足够的能力的误解,再有就是为了避免大会受到了外来压力的影响。在大会开幕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要保守秘密的规定。但是经验很快地便证明了,在这个已经到处充斥着新闻报纸,无线电广播跟电视的大众传播工具的世纪,简直是没有办法保守秘密的。因此,从第二期会议开始,大会就取消了保密的要求。反而在每一次会议之后,就把紧要的消息主动地告知新闻记者。因此世界各地的舆论每天都能够注视着大会的过程跟变化。这也足以显示世界各地的人都一致地关心着这件大事。
听众朋友,又到了节目该收场的时候了,祝福您健康愉快,愿主降福您!
